WFU

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

音樂人應避免之十大迷思 (下)

作者:蘇炯睿 (Daniel Chiung Jui Su, MD, RMSK, CIPS)


迷思六 : 不會的片段就是反覆反覆再反覆,練到會為止


反覆不是不好,但有意義的反覆才是好的。

也就是說,除了慢練之外,還要有技巧性地反覆,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弓法,甚至結合 “Multitasking” 來達到大腦重新運用,而不是無意識地在練習。

把錯誤的東西練習20次,需要花更多次來修改。
在我的演講中,也會有實際示範,如何在練習中避免受傷,提升練習的效率。




迷思七 : 忽略易受傷的曲種(極快,極慢,極大聲,極小聲)


極快,極大聲的音樂大家都知道會受傷。但,大家卻常忽略了極慢,極小聲的演奏,也是常見受傷的原因之一。因此,一開始暖身時,不應該從練長音開始,而是用中間的速度,中間的音量來做暖手。(以弦樂器而言,速度 60,一弓四個音剛好)

 


迷思八 :  只要音樂對了,音色對了,姿勢怎樣都沒差


在診間,治療音樂家時,不乏聽到非常優美的音樂,但當仔細去看姿勢時,卻發現非常的不平衡。而大家也都知道,在音樂這條路上沒有所謂的完美,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而調整姿勢,便是可以讓音樂家更往上一層樓的方式。

讓身體帶出音樂,並在最符合人體工學下演出音樂才是對的。很多不良的姿勢現在未出問題,其實僅僅是因為現在還年輕,身強體壯所以還過得去罷了。


迷思九 : 過度相信人定勝天,忍痛繼續練


當我們有更好的方法來分析及檢查受傷的原因,更有系統性的做治療,更有效率地做復健最後到回到音樂廳上,我們應該要回到專業。

這裡  這裡  跟這裡


迷思十 : 那個誰誰誰這樣拉,為什麼我不行!


每個人的身體組成不同,筋膜韌帶肌腱先天的強度,手的大小手臂的長度也不同。
請看這篇 ---> 你不是馬友友

最後,希望破除迷思的大家,能在音樂的道路上與疼痛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