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醫師最近在準備全本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的音樂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指法如何設計?
大提琴泰斗 Pablo Casals (也就是最早將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發揚光大,開了許多次全本巴哈演出),當從紀錄片觀察他的演出,不論是演奏的指法,到學生記錄下來的上課內容及譜例,都很強調一個事情,就是他在演奏全本巴哈的時候,會盡量用比較強而有力的一二三指,而盡量避免用四指(也就是小拇指)做 trill。(Reference: Bach 6 suites a Violoncello Solo senza Basso, according to interpretations of Pablo Casals edited with commentary by Rudolf von Tobel, Carus 24.062, p16 )
後來我更發現不只在 trill,他在很多需要強調的音,如果正常指法在四指,可以的話他也會避開( wholetone/semitone sequence 的指法從 1-3-4 變 1-2-3)。其一是要增加穩定性與表現的力度,但我覺得另一個就醫學的角度而言,是非常聰明的避免手從第一組曲拉到第六組曲中受傷。
實際我在練習時也的確是如此,演奏單組與演奏整套,在演奏的設計上,是要用不同的思維下去處理,也不禁讓我更加欽佩他在這麼早之前就有設想到。
10~25% 於手部的受傷
在蘇醫師的音樂家門診裡,統計近幾年五百多位就診的音樂家,依照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比例。在手腕的受傷,約佔就診的人數約10~20%,而在手掌到手指的受傷,也大約有15~25%左右。
剛好蘇醫師受邀亞太醫用超音波國際論壇暨超音波醫學會年會,講述手腕到手指受傷的治療處理,這邊來簡單講一下。
剛好蘇醫師受邀亞太醫用超音波國際論壇暨超音波醫學會年會,講述手腕到手指受傷的治療處理,這邊來簡單講一下。
手腕受傷
在手腕的部分,手腕有八塊骨頭,排成兩排,遠端接到掌骨,近端則接到上臂的骨頭。可以想像,這麼多骨頭,大多是藉由韌帶加以固定,但隨著我們的使用,當我們的手腕越遠離正中位置(neutral position) 時,這些韌帶越會受到拉扯,而當拉扯到一定的鬆度時,就像是鐵軌不牢靠,上面的肌腱自然就會出問題。痛的來源則是都有可能,從骨頭,韌帶到肌腱甚至是近端的肌肉都要一個一個用超音波慢慢檢查,才能抓出真正的問題。
很多時候,也需要搭配手法矯正手法,將鬆掉的骨頭復位到較正常的排列,再加以用再生注射來處理,並從演奏姿勢上整體改正,才能恢復正常。
手掌痛
在手掌部分,最常見是在第四與第五隻手指根部附近,因為天生第五指的長度較短,在按樂器時,在某些角度上,會用較多的掌內肌肉群,又要撐開,又要往下壓,而造成受傷。
預防方式,除了在指法設計上要靈活設計,在演奏樂器的姿勢,用力方式,一直到練習方式都要注意。但因為這邊的結構非常的精細,通常需要用到極高頻的超音波配合極佳的經驗,才能找出真正的問題點。
預防方式,除了在指法設計上要靈活設計,在演奏樂器的姿勢,用力方式,一直到練習方式都要注意。但因為這邊的結構非常的精細,通常需要用到極高頻的超音波配合極佳的經驗,才能找出真正的問題點。
手指受傷
在手指的部分,有少數音樂家會因為俗稱的板機指而前來就診,處理上大多以注射的方法即可解決,也不用施打類固醇。因為音樂家的手指需要活動與張開的角度較正常人更多,所以能夠避免開刀是較好的方法。
板機指通常在門診內就可完成治療,算是音樂家門診中較為簡單的處置。
另外一些則是牽扯到手指的穩定性,也就是可能是韌帶或是肌腱受傷,一樣需要在做完超音波掃描後,再加以用再生注射的方式處理。而這些手指的問題,也大多需要搭配調整姿勢與用力的方
另外一些則是牽扯到手指的穩定性,也就是可能是韌帶或是肌腱受傷,一樣需要在做完超音波掃描後,再加以用再生注射的方式處理。而這些手指的問題,也大多需要搭配調整姿勢與用力的方
式,還有加上手指的穩定性練習來加以處理。
手指獨立性
也有一些是因為手指獨立性(別一直怪小時候練不夠沒有張開來....)的問題來就診。手指抬的高度不夠,可能是先天或是後天的原因,這是因為在掌指間有許多筋膜的連結固定,但這些連結有些是先天長得特別多,或是後天受傷後增厚,造成手指的活動越來越受到影響,而這些也可以在音樂家門診,經過謹慎的檢查與討論後,加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