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管樂吹奏困難(Embouchure problem)之突破性研究,獲國際期刊發表

作者:蘇炯睿 (Daniel Chiung Jui Su, MD, RMSK, CIPS)

自從2024年在倫敦發表了針對管樂吹奏失調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之後,一直有許多國外的音樂家及國外的醫師,希望能夠知道更多的細節,也是這樣,促使我花了一些時間,將內容整理完後,很榮幸在2025年年初,獲得國際期刊的青睞。

超音波診斷及PRP治療管樂嘴型受傷之國際期刊連結

其實,在吹奏樂器的時候,在遇到嘴形的問題時(指的是本來可以後來不行),有時會認為是技巧上的問題。但是在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問題比想像中的複雜。 

有四項因素,蘇醫師認為必須要考慮進去:


第一:呼吸與運氣方式

第一個是運氣及呼吸的方式。當我們吹奏樂器運氣的方式不對時,橫隔膜的發力不足,會用許多頸部的力量來代償,而這之中就會多用嘴巴的肌肉,或是將吹嘴壓得更緊,或是因為姿勢而牽連到嘴巴周遭的筋膜(SMAS,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最終造成嘴形周遭的筋膜與肌肉使用過度。

有幾個方法可以來讓身體感覺到腹部的使用。最常用的是可以躺在床上吹樂器,讓身體感覺橫隔膜的使用,然後再回到本來直立的方式。慢跑,有氧運動,禁止抽菸,也都會對於心肺耐力有所幫助。




第二:牙齒與下巴

第二則是牙齒的排列及下巴的位置。也就是說,不管是戽斗的下巴(下巴太前面)造成咬合的問題,或是因為顳顎關節的問題,或是前排上下門牙長久因為吹奏樂器而有先天或後天加劇傾斜的問題,都有可能會造成吹嘴或是簧片被迫被放在不正確的位置而偏一側。這樣的結過會導致嘴巴周遭的受壓不平均,而容易造成受傷。 

現在隱適美非常盛行,不像以前矯正需要大費周章綁一堆金屬線及固定器而造成吹奏上的困難,建議詢問合格信任的牙醫師,或先前來蘇醫師的門診諮詢,看有沒有需要進行及何時進行。 

第三:樂器本身

第三是樂器本身的因素,包括吹嘴本身大小/角度,或是竹片本身的柔軟度/形狀等。而不同的樂器,在吹奏時所造成的口內壓也會有所不同。以竹片來說,越硬的材質,還沒被吹軟之前,對於我們的嘴巴壓力也越大。 

第四:嘴巴周遭的肌肉與筋膜

第四是我認為最重要,也是最快可以經過檢查與治療而得到改善的。也就是嘴唇周遭的肌肉與筋膜是可以藉由超音波仔細的檢查,找出病因然後加以治療。 

過去這項技術尚未被研發出來,但在幾年的努力下,蘇醫師做出了新的突破,並將此方式研究出來並發表於國際期刊,期許能讓全世界更多的管樂家受益於這樣的研發技術。 



依不同樂器客製化的再生治療

依照不同的受傷型態,及不同樂器會用到的肌肉比例不同,而下去做客製化的自體血小板 PRP 治療。



最後,管樂的嘴型 (Embouchure),是一個管樂家最重要的資產,期許大家都能好好的愛護及保護一個人體最奧妙的結構。

超音波診斷及PRP治療管樂嘴型受傷之國際期刊連結

不斷的追求突破,期許醫界與音樂界並行,一同為健康的未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