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痛,到底在怕什麼? 淺談局部肌張力不全症 (Focal hand dystonia)

作者:蘇炯睿 (Daniel Chiung Jui Su, MD, RMSK, CIPS)




如果說,有一個疾病是我最不希望音樂家遇到的,那就是局部肌張力不全症,或稱作為音樂家肌張力不全症。

在治療音樂家的門診中,平均每15位音樂家前來就診,就會有一位是因為這個疾病的困擾而來。有些稍加治療及改善,有些卻要花許久的時間。

如果你嘗試 google 局部肌張力不全症(focal hand dystonia),花個幾個小時的時間掃過十頁網頁,你就會發現有無數個療法宣稱對它有幫助,有效,很好用。

但同時間,你也會發現有一堆人受其困擾找不出解答,說出:“只要全世界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治療我的疾病,我願意現在坐飛機過去。”

到底發生什麼事?



首先,診斷要對。許多網路上聲稱的療法常是連一開始的診斷都不對。局部肌張力不全症常與過度使用症候群在某些向面上被搞混。治療有幫助的療法可能是對過度使用症候群有用,而非局部肌張力不全症。

在過去幾年,有幸可以與世界上許多專治 focal hand dystonia 的專家切磋心得。

以現在的醫療來說,局部肌張力不全症可以被分為四個等級




而就算是在等級三,我的經驗來看,也可以再細分為更多的嚴重程度不一的等級。

一般來說,音樂家之所以可以將手指動得如此快,指法如此到位精準,主要是因為神經可塑性的關係。透過自幼以來的學習,每個手指在大腦中產生無數的連結,讓大腦中控制這些手指的區域比正常人來得大來得多。



但是,不當的反覆練習,疲勞,壓力,基因等因素,會讓大腦神經產生不正常的可塑性,最終導致大腦神經系統的混亂,而使得不應該收縮的肌肉在錯誤的時間收縮。最新的研究發現甚至與音樂家成長時期所受的精神創傷有高度關聯。




也因為是大腦的疾病,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也要從大腦下手。

有許多的方法可以在初期症狀發生時改變它的走向。一開始要先將身體結構上的受傷找出來治療,然後要將姿勢與樂器的問題,練習方法錯誤及引發因子抓出來,疼痛有疼痛的解法,手指變形彎曲有彎曲的解法。




有五分之一的病人需要施打肉毒桿菌在受影響的肌肉,但也只是治療中的一小環而已。




根據先前的研究及個人臨床經驗,最快也需要一年的時間才有辦法恢復,而且恢復速度因人而異。在門診內,有時候剛發生的,稍微經過調整就好了,但有些,卻是鐵板一塊。

預防勝於治療



也因如此,我在音樂系演講或門診的時候,很注重平常練習的方式,並強調如何能夠避免不斷反覆的練習一樣的片段。因為預防重於治療。




勿延誤就醫


另外,讓大腦走錯誤的路徑越久,復原所需的時間及難度就會越難。

很多疾病,並不是休息就會好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