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炯睿 (Daniel Chiung Jui Su, MD)
在後台的監視器上,或從後台的簾幕間縫,看看觀眾進來多少了。
要開始了嗎? 隨著倒數計時的電子鐘的數字慢慢減少,心跳開始變快,握著樂器的手不自覺得冒汗,變冷。汗擦了又擦,但表演服裝在這個時候特別不吸汗。廁所在這個時候特別熱門,好像永遠都上不完。
亮眼的投射燈照在身上,眼睛有點不適應,坐在椅子上,調整一下衣服,動一動手看有沒有被卡到,調音,做最後樂器的狀況確認。
然後音樂開始,就如同不回頭的火車一般,一段一段的音樂一直下去,出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難的是腦中會跳出可能失誤的地方,已經失誤的地方,同時還有現在正在演奏的片段。
這,就是在台上的混亂,表演焦慮 (Performance anxiety)
每個人都有應對的方式,有些人在上台前罵髒話,有些人會有固定的毛巾或小物品帶來安全感,有些人吃藥(Beta blocker)來控制心跳,有些人用冥想,催眠等等。
Polyvagal Tensegrity
在這邊,我會結合復健科及藝術醫學,從筋膜的張力完整性(Tensegrity) 及多層迷走神經理論 (polyvagal theory) 來切入
多層迷走神經理論 (Polyvagal theory)
多層迷走神經理論,是神經學者 Stephen Porges 所提出的理論,敘述人體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自主神經在對環境周遭的反應及最後表現出的社會行為反應。
可概約畫分為兩部分
當情緒覺得安全時,身體反映出來的是健康,成長,正向儲能以及創意。
但當我們覺得危險時,則會啟動人最原始的反應 —> Fight or flight (打或逃),並會有遲疑,緊張,焦慮,有敵意。
簡言之,上台時的表現,取決於平時的準備或學習心態是屬於恐懼導向的學習(fear based learning),或是為了自己進步而學習的正向學習(self improved learning)。
若是屬於恐懼導向的學習(像是腦海中想著,這次演奏/面試/試鏡錯了一個音,跳錯了一步,就會......),自然在上台時,身體會開啟打或逃的模式,然後肌肉開始僵硬,開始有一些代償的動作跑出來,影響到了最後的演出,或造成累積性的肌肉骨骼傷害。 而這樣的身體記憶,又會帶到下一場演出,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平時的練習,練的不只是音樂上的東西,更要從心態上出發,以分享音樂的心態,來面對音樂現實上的艱困挑戰。
筋膜的張力完整性 (Fascial Tensegrity)
筋膜的張力完整性,或是生物張力 (Biotensegrity) 則是近來醫學上或是再生醫學上最熱門的話題。 Biotensegrity 是由 Dr. Steven Levin 所提出,敘述小自細胞,大到所有的生物體,都是藉由張力的改變,牽動筋膜,最後形成動作。
在筋膜的再生注射上,我們會用超音波來辨認出筋膜破裂處並改與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的注射,來重建筋膜的張力完整性。
身心靈平衡
試想看看,若是在肩胛酸痛的狀況下,演出海頓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或是演出蕭邦鋼琴第一號協奏曲,是不是會比較容易在台上有焦慮緊張的不安感,而導致演出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