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MOZART 療法:我也知道拉琴姿勢這樣不好,為什麼改不了?

 作者:蘇炯睿 (Daniel Chiung Jui Su, MD, RMSK, CIPS)


門診中,常有音樂家知道自己的姿勢不太好,也影響到拉琴,卻無法做什麼事,好像怎麼做都沒效。

也有一些學生在學習的路上,改姿勢之後百般不對,變得不會演奏,最後又回到本來的姿勢。

或是有的時候練完某首練習曲之後,突然發現自己的姿勢不論是左手或是右手改變了,而這個改變慢慢就根深蒂固下來,最後造成受傷。

這些在門診中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可以使用 MOZART 療法來改善的時機點。

取名為 MOZART,因為蘇醫師認為這樣很好記憶,可以方便大家去檢視,自己有哪個部分需要加強。

MOZART 中第一個 M,也是最重要的

   

M 就是 Movement,可以解讀為動作,或者更廣義為靜態及動態的姿勢。這是在MOZART 中最重要的,一切的根本皆源自於這個 M。如果 M 沒有被最優化,再多的努力皆是事半功倍。

這邊舉一個手腕的軸心做解釋。


但是光是強調 M,直接硬要去改動作或姿勢,困難度是很高的,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成功,所以才需要接下來的 “O Z A R T” 來協助。

O 是 Optimization, 也就是最優化

   

最優化指的是把演奏的樂器,周遭擺設(椅子,輔助器具)最優化。因為每個人的身材大小,筋膜結構軟硬不一,因此需要最優化樂器,才能讓樂器來配合身體,而不是身體去配合樂器。
    
我們會花很多時間來探討,如何可以將樂器最優化,配合身體。

Z 是 analyZe,也就是分析 



分析演奏樂器時的動作,可以用影像,或是表面肌電圖來看動作的問題。
分析肌肉骨骼的問題,可以用超音波來做動態的檢視。
分析技術的要求,可以拿曲譜來實際演練,看如何在技術,音樂,身體條件達到平衡。

而超音波的檢查,就如同樂器演奏一般,演奏者的技術決定了大部分。在音樂家中,這也是在診斷上最困難的地方,因為每種樂器,同樣的病痛點,要檢查的部位及結構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是說在哪邊有做過檢查沒事就是沒事。

A 是 Anatomy,也就是身體解剖構造 

   

演奏音樂,是 Energy, space and time 的一門藝術,身體也是一樣。當我們越了解自己的身體運用,有了正確的知識,自然可以減少犯錯的機會。

什麼時候要拉筋?我能不能健身?我能不能去按摩?為什麼有時候按有效有時候沒效?這些全部都要回歸到醫學的解剖與生理觀念。

以拉筋來說,演奏前需要的是暖身,所以以動態的活動為主,拉筋要放在練琴完以後來拉。但是你的拉筋是正確的嗎?每一條肌肉都可以拉嗎?這就需要更專業的評估了。

能不能健身?取決於你健身哪個部位。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健身,也不是每個人當下的狀況都適合健身,需要評估。再來,健身也應該以後背的肌肉群且避免用手抓握器材為主,而這些的後面,都有許多的但書是需要評估後依不同樂器來建議的。

按摩,是把短的肌肉放鬆使其恢復到原有的長度。但是在樂器演奏時,很多肌肉其實是被不佳姿勢放到拉長的位置,這種痠痛,自然不是按摩可以解決的,而且反而會惡化。在音樂家來說,影響到的就是演奏的輕鬆度與精準度。

簡單的說,每種樂器所對應到的不同身體解剖結構,是需要被認知的,也都會在分享講座中或是門診中一一提到。

R 是 Regeneration,也就是再生 

  

在音樂家漫長的練習過程中,每種樂器,不同的演奏姿勢在同一種樂器,都會有不同的受傷位置。這邊的位置不是單純指肩膀痛,肌腱發炎這種廣泛的診斷,而是非常精準的哪幾條肌肉受傷,哪幾條神經受傷,哪幾片筋膜受傷等等。

目標精準到以 mm 為單位,才是音樂家需要的治療水準


當我們能將目標精準到這一些相差不到1~5 mm的地方並且辨識出來的時候,才是音樂家所需要的治療水準。精準,就如同我們對待音樂一樣。

音樂家的再生治療,靈活使用葡萄糖水跟自體血小板做再生,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只是疼痛而已,而是要讓身體更輕鬆達成演出更好,演奏樂器更輕鬆,姿勢調整得更符合需求,也因為這樣,針劑放的部位與一般人會完全不一樣。

T 是 Training,也就是訓練

  

訓練對的肌肉!! 


如果在一場拔河比賽中,都只有前面的人( 上圖中的 A )在出力,後面的 (上圖中的 C ) 都沒在出力,那這樣前面的人久了一定會受傷。單是處理受傷的人,對於回到拔河(回到拉琴)沒有幫助,因為後面的沒在出力的人才是關鍵。

因此,需要識別出每個表演者那些沒在出力跟過度出力的肌肉群加以調整,才能在拾起樂器後,不再受傷。這個調整,只要有在演奏的一天,它就是個持續的過程,需要自己自我評估,尤其在學習新的曲子,用到自己較難的技巧時更要注意。 

訓練對的心態。

  

追求音樂上完美,是一輩子的功課。

從小到大,音樂班到音樂系到畢業,經歷無數的表演,比賽,audition,獨奏會等等,輸贏這種想法難免在心中某個角落佔據一塊地。

要記住且不斷提醒自己的,是真實的自己在面對音樂時的初衷,以此方式,來達到在追求完美時但又不要有過度的得失心,最終得到較健康的演奏及練習心態。

每天進步一點


追求的,是一種成長型心態,注重於每天進步一些,每場音樂會比之前進步一點,這是相對於”音樂有沒有完美”,比較可以被我們所控制的。

以過程論,而不以結果論。


不以一場音樂會,一場演出來決定生死,而是注重在整個演奏生涯的發展。
真實的分享自己的努力,與自己做比較,在心態上,方可減少上台時焦慮,失常等的發生機會。 

健康的心態來面對追求完美的音樂非常重要。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演出,完美的音樂。

利用 MOZART 療法,讓我們一步一步邁向健康的音樂生涯,讓音樂圈更健康。

Poco a poco…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跳芭蕾舞但腳踝反覆受傷,為什麼?

 作者:蘇炯睿 (Daniel Chiung Jui Su, MD, RMSK, CIPS)

   

在表演藝術門診的診間,芭蕾舞者最常來的就診的原因,多半是因為下肢的受傷,而其中,腳踝及足底相關的不舒服,就佔了約一半。

在問診的過程中,常常發現這樣的受傷已經反反覆覆很多次了,只是最近練舞的時間變長,所以復發。

不論腳踝的不適,是在做 en pointe 的動作,或 Développé 的支撐腳,或是只是在做 tendu 就會痛,有幾點,是可以自己或請老師幫忙做檢視的。


1. Turn out



首先,從第一到第五姿勢,髖關節 turn out 有無確實,有沒有不正常的用腳踝在硬做幫忙外轉的動作,後腰有沒有不正常的使力造成腹部突出。


2. Plié and Relève 

     

接下來,從第一到第五姿勢,在做 Demi-plié 到 Grand plié 及在做 relève 時,足弓有沒有往內或往外塌,腳指頭有沒有過多的彎曲。


3. Grand jeté 

   

最後,在做如 Grand jeté en avant 或 Grand jeté en tournant 時,除了在空中的 split 需要注意兩邊髖關節的柔軟度,頭要往前看,身體要面向前之外,在起跳腳跟著地腳要特別注意在起跳的瞬間跟著地的瞬間,腳踝的位置有沒有往內或往外偏。


生物張力完整性 (Biotensegrity)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將舞者的足部視為一個有張力及彈性調控的結構,英文叫做 Biotensegrity,這個架構可以讓我們的腳在落地時成為吸震的構造 (Semi-rigid),在起跳時則是較為堅固的構造 ( Rigid ) 將能量釋放出來。

身體就是靠著筋膜,肌肉及韌帶來調控身體在吸震 (Semi-rigid) 及堅固 (Rigid) 中間作轉換。也因此,在舞者身上,也常常發現可能一開始是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腰部或髖關節周遭的筋膜先受傷,導致表現受的影響,如 arabesque 角度上不去,然後後續的代償出了問題最後造成腳踝受傷。


診斷很重要


而這些筋膜,肌肉,韌帶的檢查,是需要詳細用超音波慢慢一個一個檢查才能被診斷出來的,往往一個腳踝的問題,最終可以抓出20個以上分佈在各個地方的病灶。

這些病灶,不論是筋膜破裂,筋膜沾黏,肌肉纖維化,韌帶撕裂傷,可以在診斷出來之後,用”再生注射”的方式做修復。舞者的修復時間,依照嚴重程度不同,會抓 2 週到2個月的時間修復,這段時間,以 Barre exercise 為主。

若上述這些病灶慢慢的累積,最後有可能成骨刺,軟骨的受損等等,而等到這個時候,若剛好這些骨刺有影響到動作,就會需要用微創的方式先做手術處理。在手術結束後,再做整體筋膜及韌帶的修復。


用表面肌電圖做訓練 

  

最終,在治療到一個階段,有需要時,也會幫舞者用表面肌電圖做訓練,來調整身體在各個姿勢的使用有沒有不好的代償,這樣才能夠避免再次的受傷。